什么是合格的管理者?它需要匹配很多條件,比如決策能力,帶隊能力,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等,但在所有這些能力中,有四項能力是基礎,脫離這四項基本能力,其他能力都屬于懸浮在空中的東西,不會產生什么實質作用,而即便是這四項基本能力,也有前后分明的邏輯關系。
1、表達能力
表達能力是所有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第一項能力,為什么?因為作為一個管理者,他需要準確的表達觀點,說明意見,給出建議,他上面對接老板,下面對接員工,中間起到的幾乎絕大多數作用,都需要借助表達能力來實現,更重要的是:表達能力是第二項基本能力(溝通能力)的前置條件。
明白這個道理后,你如果是老板,那么在挑選管理人員時,就盡量別用那種“悶罐子”型的員工,換一個更通俗的話,就是內向型員工不適合當管理者,不管你多么緊缺管理人員,選擇這種不善于表達自己觀點的人當管理者,其糟糕的結果基本就已經擺在面前了。
2、溝通能力
作為一個食堂承包合格的管理者,日常工作最多的情況就是溝通,某些管理崗只需要與直接的上下級關系做溝通,比如前廳主管,他只需要與作為下級的前廳員工,和作為上級的店長保持有效的溝通即可,但也有些管理崗位,就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溝通工作。
比如店長,從上下級管理來說,既要與老板溝通,又要與員工溝通;從餐廳職能來說,既要與前廳溝通,也要與后廚溝通;從經營目標來說,既要和客戶溝通,又要和財務溝通;從內外來說,既要和公司員工溝通,又要和外部的供應商溝通……,管理者在溝通上耗費的時間非常多。
表達能力是溝通能力的前提條件,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:光有表達能力不行,現實中很多管理者口才很好,表達能力完全沒問題,但溝通能力十分糟糕,因為確實有那種表達欲特別強烈的人,見誰都能說幾個小時,但與員工的關系很糟糕,他壓根不懂員工需要什么,或者不在乎員工需要什么,一個勁的只顧自己說。
所以,不是擁有了表達能力就一定能有用溝通能力,現實中,說起話來夸夸其談,落實到餐廳經營員工完全不聽的情況非常普遍,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備管理者的這第二項基本能力,這也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特征,如果溝通能力沒問題呢?那就需要第三種能力。
3、協調能力
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屬于基礎中的基礎,它們的存在不在于本身,而在于后續價值,也就是協調店內的各種人際關系和崗位之間的緊密配合,能否做好這件事,是考驗一個管理者是否具備協調能力的基本指標。
首先說人際關系,餐廳的管理主要是人財物的管理,其中與人相關的管理占據了絕大部分精力,所以,餐廳的日常管理中,涉及到協調的人際關系非常普遍,不管是前廳和后廚的協調與配合,還是前廳迎賓崗,服務崗和收臺崗的協調與配合,甚或后廚初加工與退換菜品的協調與配合,全都與人有關,也全都需要協調。
其實是崗位之間的緊密配合,合格的管理制度下,每個人都要匹配一個崗位,或者多個崗位,所以人在前,崗在后,協調好店內的人際關系后,就需要用崗位之間的配合來作為檢驗:只有店內各個崗位之間親密無間的配合,彼此不找對方麻煩,才能證明管理者協調能力在起作用,崗位之間一團糟就意味著協調失效。
協調能力最強的是誰?是那些居委會的大媽們,她們好像天生就具備協調能力,只是退休后當成了日常的主要工作;還有就是法庭里面的那些負責調解部門的調解負責人,也是依靠協調能力解決各種問題,因此,協調能力是管理者的第三項基礎能力。
4、組織能力
這個組織能力的“組織”,不是名詞,而是動詞,他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解釋,也就是“統籌能力”,雖然不很恰當,但能有助于大家去理解這里的組織能力,說直接點,就是將餐廳的人財物,通過有效的機制,形成一個整體,去解決餐廳的各項問題。
協調能力可以理解為“說一說”,讓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,并且愿意去做它;而組織能力則是更進一步的“完成它”,明確告訴大家要怎么做,這是協調能力與組織能力之間的一個差別,通過這個差別,也就知道為什么在協調能力之后,一定要有這第四個基本能力。
上述四項能力,食材配送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要具備的基礎能力,如果連這四項能力都具備,我覺得也沒必要去討論其他什么能力,其他能力都只能是這四種基本能力之上的補充,而且,通過前面的文字大家也看到了,這四種最基礎的能力都有先后的邏輯關系,前后順序錯了都不行。
聯系人:林生
手 機:13927003700
郵 箱:
公 司:宏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
地 址: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嶺南花園南100米(美陽路北)